中新网3月25日电 (记者 孟湘君)截至3月25日,俄乌冲突已有30天。一个月来,国际主要政治力量间围绕这场冲突的博弈,已深刻改写了国际安全形势和地缘秩序。 如今,冲突的影响仍在持续,对世界的十大警示,引人深思! 【警示一:用冷战思维行事的后果】 冷战早已落幕,但在美西方一些政客的脑子里,冷战思维挥之不去。30多年来,为了巩固冷战成果,制造单极世界,北约五轮东扩,“军靴”踏到了俄边界附近。 以围堵遏制代替合作共赢,多年的战略挤压,让俄罗斯透不过气来。普京挥军乌克兰的这次亮剑,正是俄对冷战“幽灵”的强烈反弹。 俄罗斯总统普京。 不管是30天还是更长时间,俄已决意与美国、北约清算30年的总账。 双方终于迎来了彼此关系的“真相时刻”。而这可能是二战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目前矛盾爆发最集中、影响最深远、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冲突了。 【警示二:不能让核战争成为现实】 俄罗斯奋起反击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在军事上有底气,继承了前苏联庞大的核武库,核打击能力一流,并对自身的军事武装高度重视。 冲突开始后,普京下令将“杀手锏”——核威慑力量置于高度警戒状态,克宫也表示,俄将在“面临生存威胁时使用核武”,颇有些“勿谓言之不预也”的味道。 资料图:俄核工业70周年纪念展览上,展出了AN-602氢弹的外壳复制模型,该氢弹于冷战时期由苏联制造,威力据称为历史之最。 曾经持续10多天的古巴导弹危机,让美西方后怕了半个多世纪。如今俄乌冲突开始后,拜登政府也多次强调美国将避免出兵非北约国家,与俄这样的核大国直接作战,因为这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 假如发生核对抗,将如何应对?西方专家们的答案是,不能让核战争成为现实。分析兰通过北约基地将战机运给乌克兰,却宣布在东欧部署4个新战斗群,以“强化当地防御力量”。 在自身利益面前,美国无疑是自私的。然而,像乌总统泽连斯基,就曾对美国和北约称,俄动用战术核武的可能性很低,但威慑效果已达到。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6 16:59 , Processed in 0.2551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