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当时有84%的人口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之下。进入21世纪,中国制定实施一系列扶贫开发新政策新举措。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减贫进程加快推进,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2011年,中国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在新的扶贫标准下,截至2012年末,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9899万。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时代。同时,中国仍然面临严峻的贫困形势,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减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经过脱贫攻坚战,中国贫困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长11.6%。 脱贫攻坚战不仅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使长期困扰贫困地区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等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中国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资料图:当地搬迁民众在产业园区内企业工作。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妹戚托小镇,是集搬迁民众居住和民族特色旅游景区为一体的旅游扶贫示范小镇,可容纳安置对象8000余人。当地政府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注重扶持后续产业发展,在阿妹戚托小镇旁配套产业园区,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确保搬迁民众就近就业、家门口就业。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国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产业就业帮扶等措施。国家乡村振兴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脱贫劳动力通过务工就业3145万人,比2020年底增长4.2%。 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起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脱贫地区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指出,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继续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刘焕鑫强调,从根本上改变脱贫地区面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通过发展来实现。要推动脱贫地区持续提升帮扶产业规模和质量,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不断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和增收。(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7 10:53 , Processed in 0.3163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