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难题都敌不过“较真”二字 2015年,芙蓉教学点升级为芙蓉小学,特岗服务期满的刘满婷选择继续留任。一年后,刘满婷成为芙蓉小学校长。这一年,她29岁,是当时全镇最年轻的校长。 “这是我的母校,我不能让它在我手里垮掉!”刘满婷说。 成为校长后,刘满婷做的第一件事是家访。她决定用“笨办法”解析生源流失问题。 一轮家访下来,全校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刘满婷都能说出来。她发现,收集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总体上与学校硬件设施、师资有关。 刘满婷决定“再造”校园。学校长期荒废,有村民铲掉学校种了几十年的树,在空地上办起了养鸡场。 为此,刘满婷没少和乡里乡亲“打擂台”,但只要是校园的土地,她一寸也不让。 “没什么抹不开面子的,占了学校的地,就该退出来。一个问题也别想从我这儿糊弄过去。”刘满婷说。 当地建筑公司工人间流传着:“芙蓉小学的这位年轻女校长惹不得,容不下一点施工马虎。” 水井、操场、食堂、洗漱间……几年下来,芙蓉小学“旧貌换了新颜”,芙蓉小学成了不少村民眼中的“最美建筑”。但在很多年轻教师心里,乡村校仍欠缺吸引力。 “每学期开学前,我最怕接到教师的电话。一打电话,十有八九是想要调动。”刘满婷坦言,在芙蓉小学,最快离开的教师仅仅只教了一个学期。 除了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刘满婷没少在其他地方动脑筋。大到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办公电脑,小到提前准备好被褥、毛巾、拖鞋、暖水瓶,还有生日时的一块蛋糕、一条鱼、一碗长寿面,她尽力把事情做在前面。 “我就想用行动告诉他们,这里挺好的。我希望他们能多待一年,哪怕多待一个学期。”刘满婷说。 物质保障只是第一步。在刘满婷看来,打通教师获取外部信息或支持的渠道,让教师在乡村校更有成就感、获得感,才能真正搅动乡村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 2020年,与六安市773所中小学一道,芙蓉小学引入“智慧课堂”,在教学教研中通过信息化、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丰富教学形式和资源库。刘满婷发现,年轻教师与教育信息化有天然的亲近感。“以往,乡村环境闭塞,获取知识渠道有限,但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了这一点,从名师课到优质的课件资源,乡村教师多了看世界的一扇窗。” 在六安市的一次公开课评比中,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芙蓉小学年轻教师罗杰玉获市数学学科优质课二等奖,还有教师得了县级奖。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6 09:37 , Processed in 0.2553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