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西藏交通运输行业累计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58.69万人次,促进增收32.97亿元,实实在在地让群众从交通运输发展中长久受益。 不仅如此,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公路沿线兴起的特色产业也为各地农牧民群众转变就业方式创造了全新的机遇。昌都市芒康县纳西乡民营企业藏东珍宝酒业公司利用当地种植葡萄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葡萄酒酿造业,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标准化种植葡萄500余亩,促进农牧民户均增收8000元,每年为当地农户提供临时就业岗位700多个,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因为公路越来越好,我们的葡萄原料运输和产品运输的损耗率大幅度下降,企业的效益因此有所提升。”该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公路和物流业的发展,该公司的销售链已辐射到西藏所有地区,并发展到西藏以外的区域,公司正大力与电商平台合作,计划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西藏不少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点也沿路兴建起来,许多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群众集中迁移到公路边的“新村”定居,住上了整洁的楼房、用上了自来水,慢慢改变了生活习惯,继而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就业模式。 左贡县田妥镇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点雅卓幸福新村,318国道穿村而过,这里共安置了田妥镇13个建制村的建档立卡户133户、674人。该村依托国道交通优势,结合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和小康示范村建设要求,将易地搬迁与旅游服务业无缝对接,初步形成了“宜居、宜商、宜游、宜业”的格局。 村民丁增尼玛原是牧民,因为夫妻俩身体都不好,家境一直很贫困,自从搬迁到新村后,他发挥自己的制衣特长,加工的衣物和其他布艺制品因为品质好,靠着离国道近的便利条件,获得很好的销路,很快就实现了脱贫,还成为当地的脱贫先进个人。 据了解,他的邻居有的用自家的车辆到工程项目上投劳,有的沿国道边开起了商店、餐厅、宾馆,很多搬迁户家传统的牧业收入,已成为如今的“副业”收入。 易地搬迁点建到哪,公路就通到哪。“十三五”期间,西藏交通运输部门为391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区)解决了道路连接线畅通问题,全力支持全区“幸福新村”的发展,让农牧民群众从脚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4 04:41 , Processed in 0.2321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