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定植,科技助力 为使“沙漠明珠”持续绽放光彩,沙坡头站科研人员监测、研究、示范的工作仍在推进。 众所周知,沙漠干旱,水资源稀缺,生态体系非常脆弱。流动沙丘固定的问题虽已成功解决,但是挑选什么样的固沙植物,需要多少棵、多大面积以及多大水量,才能更好地实现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成为下一个研究课题。 中国北方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人民政协网记者 王慧文/摄 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国北方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在在中科院西北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落成。虎瑞表示,这一监测系统将更科学、直观的回答我们的问题。 记者看到,在沙坡头站的试验地上,圆形的蒸渗仪整齐的排列成6排,一行6个,一共有36个铜体,每个上面都种着沙漠中的典型灌木,如小梭梭、柠条等。 虎瑞介绍,这里的每个钢筒在地下深达3米,依次装满了来自腾格里沙漠、科尔沁沙地、古尔班古特沙漠三大沙漠地区采集的土壤以及优势固沙灌木,利用可供移动大棚模拟各地降雨量,连续精确监测降水入渗、地下水补给、土壤水动态、蒸散发、植物生长等过程,并将科研数据纳入管理信息系统。 科学量化水资源的植被承载力,合理的选择固沙植被,实现“水量平衡、以水定植” 的固沙植被建设,保护沙区生态。如今,在中卫沙坡头,开拓并研发了新的沙化土地治理模式和方向。 1956年,野外监测。资料图 从老一辈科学家“向沙漠进军”到现在,一批批不同学科背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吃苦耐劳的高素质科研团队根扎于这片沙漠,正如一个个麦草方格一样,在60年的长期坚守中,成就了沙坡头是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治沙楷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沙坡头精神在这里一代代传承。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5 09:08 , Processed in 0.2561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