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率低,慢充比例高,谁制造了新能源车的“僵尸”充电桩? 新能源车销量正不断创下新高,充电桩的数量也水涨船高。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僵尸桩”。 近日,上海一位车主王先生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反映,他在使用名为“乐华充电”的充电桩时遭到了充电桩无法使用、预充值无法退回、运营企业失联等问题。“以前这边车位上蛮多电动车的,每天都会有车子过来充电,不知为何突然就停掉了。” 如果在过去一年时间中,一个充电场站没有发生过任何充电行为,那么其中的充电桩就被称作“僵尸桩”。在上述王先生的案例中,这些无法使用的充电桩便属于疑似“僵尸桩”。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近日获得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约有11万根公共充电桩和专用充电桩,大约27%为疑似“僵尸桩”,其中分时租赁及其他专用类充电桩占比超过一半。 那么,这些“僵尸桩”究竟为何而来?谁在制造“僵尸桩”?未来的监管与处置将如何进行? 公共直流充电桩日用率低,亏损多 在王先生公司所在的园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看到,数十台乐华充电的充电桩已经处于断电状态,停车位上停放的基本都是燃油车。 记者多次尝试拨打乐华充电官方400电话,均无人接听。而此前王先生用于充值、支付的“乐华充电微信小程序”目前也已经显示“暂停服务”。 在上海浦东新区和嘉定区的多个乐华充电网点,记者发现该品牌充电桩均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园区相关负责人也都表示他们无法与充电桩运营方取得联系。 天眼查显示,此品牌充电桩由上海乐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注册资本5000万元。该公司在2021年2月,经营范围变更中新增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相关内容。 王先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有相关部门到这个公司的注册地查过,但这是一个虚拟注册地址,他们建议车主集体报警。”随后记者就此问题联系了12345市民热线,得到了与王先生同样的答复。 在多个消费者投诉平台上,都可以查询到不少针对公共充电桩无法使用或疑似运营商跑路事件的投诉。 一位充电桩企业地推负责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市面上这些正常运营的(充电桩品牌)公司,据我所知,基本都还处于亏钱的阶段。” 一位上海的新能源车主袁女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我上班一般把车停在商场内充电,这些年停车场里的充电桩少说换了五六个品牌,手机里APP都不知道下过多少个。” 兴业证券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0年,我国充电桩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均在30%以上。2020年,新增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超过了2.9万家,为2015年的近6倍。据工商登记数据,截至2021年5月25日,我国2021年已新增2.1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59%。 据上海市交通委披露数据,上海公共桩专用桩年充电量持续跳跃式增长,2018年2亿度、2019年4.02亿度,2020年达到6.06亿度,同比增长50%。 众多玩家纷纷入场意味着竞争急剧加速。今年以来,深圳、山东等地的充电桩运营企业甚至卷入了“1元钱充满一辆车”的价格战之中。 2016年9月,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受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委托,负责承建“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市级平台”,该平台于2016年12月30日正式上线,名为“联联充电”。相关部门要求,上海市所有公共充电桩都要依规接入“联联充电”。 “联联充电”常务副总经理汤晓栋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在公共充电桩中,消费者使用较多的都是直流快充桩,一个直流快充桩加施工成本,总投资约10万元。将补贴计算在内,单桩每天充电量100度以上,这一场站可以达到运营上的盈亏平衡;每天充电200度,场站基本可以在3-5年内回本;每天充电达到300度,才可以在3年内收回投资。 以上海为例,上海单个公共直流桩平均日利用率约为4%,相当于一天被使用约1小时、50度电。也就是说,运营企业整体上都处于亏损状态中。 “各地区利用率的统计方式不同,有些城市的充电桩利用率高达百分之几十,其实是由于统计口径比较宽泛,比如一个站一天内有一个桩被使用过,整个站就被算作100%利用率。”汤晓栋说,“放在同一衡量标准下的话,上海充电桩的利用率其实还是属于高水平的。” 前述充电桩企业地推负责人说,“大企业相对好一些,小企业烧不起钱,多数又做不好精细化运营,入不敷出甚至倒闭是家常便饭。我们平时遇到的不能用的桩中真正坏的不多,其实多数是企业运营不下去留下来的,拆除费用几乎和设备成本相当,运营方当然不会再花钱把这些桩拆走。”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4 00:14 , Processed in 0.2213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