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好的汤,比镜子还要亮,比自来水还要清,这就是传统的清汤牛肉面。”马文斌说,如今,为了增加汤的香味,还会加入姜皮、孜然、大茴香、草果等十余种调料,每家面馆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形成兰州千店千面的不同风格,每家店都有“忠实粉丝”。 一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更少不了“拉”的艺术,这也是在中国众多小吃中,唯一可以让食客任性选择面的形状、多少的食物了。10余种面形不知该如何选择?来碗“细的”总不会错。 2018年4月,兰州牛肉拉面等地方特色文化登上“环西部火车游”,旅客可以在旅途中欣赏牛肉拉面表演。(资料图) 杨艳敏 摄 经过和面、饧面、加入蓬灰水九九八十一遍揉、溜条、下剂、拉面等工序,面条在马文斌手中如变魔术般翻飞……宽至裤腰带,细如头发丝。“外国人说,这是活着的面条。”经常在海外进行拉面艺术表演的马文斌说。 煮好的面捞入碗中,舀汤,放上萝卜片、牛肉丁,撒上香菜、蒜苗,淋上辣椒油。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蒜苗香菜绿)五黄(拉面微黄),至此完成。倘若再搭配一碟牛肉、一盘小菜、一个鸡蛋,组成“肉蛋菜三飞”豪华配置,则是“相当满福”。 “中国快餐干净卫生、物美价廉,有菜有肉营养成分高,是家里的味道,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说,如今,青海、新疆、宁夏等地客商都加入到牛肉面产业的发展中,将这碗面销往世界各地,“在兰州人心中,牛肉面不说正宗不正宗,只有好吃或者不好吃”。 2018年4月,来自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的学员在甘肃兰州学习牛肉面制作工艺。(资料图) 杨艳敏 摄 从简陋粗犷的小作坊,到日渐宽敞时尚的店面,到遍布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吸引“洋弟子”前来拜师学艺,走过百年的兰州牛肉面愈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01:35 , Processed in 0.2142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