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4月9日电 题:兰州牛肉面:千店千面,面面不同 中新社记者 丁思 被誉为“中华第一面”的兰州牛肉面,近日因将被立法而成为网络热议话题。或许是食客的偏爱,这碗面的一举一动总能“扰动江湖”。 “师傅,辣子多些蒜苗多些!”“师傅,面大些!”“师傅,下个细滴!”……牛肉面,是兰州人的闹钟,开启热气腾腾的一天。 4月初的兰州,天色微亮,城区千余家牛肉面馆开门营业。不少兴冲冲赶来吃“头锅”的食客,储下一整天的精气神。上午七八时,面馆的人越来越多,等不来座位,心急豪爽的兰州人索性端着碗站或蹲在马路旁“咥一碗牛大”,绝不能等面泡软了再下筷子。吃罢面,吹开面汤上红红的辣椒油,喝一口汤,舒坦!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资料图) 杨艳敏 摄 始创于1915年的兰州牛肉面,以其“汤清者镜、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享誉世界。本地人一般称兰州牛肉拉面为“牛肉面”,或“牛大”“牛大碗”,取“大碗牛肉面”之意。 从18岁入行到成为兰州牛肉面第四代传人,这碗面已成为马文斌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牛肉面的前身叫热锅子面。”66岁的马文斌仍在兰州金鼎牛肉面店任拉面师,他告诉记者,牛肉面创始者回族老人马保子将牛羊的肝加工熬煮制成清汤,携带做好的凉面,一个篓子一口锅挑上担子沿街叫卖,“吃面前,会让客人先喝一碗热汤,称为清口汤,觉得汤不错,可留下再吃面”。 汤,是兰州牛肉面的灵魂。“华人谈吃第一人”唐鲁孙先生赴西北考察时,“听说兰州有一家天下闻名的牛肉面馆,叫‘马保子’”,探店后曾撰文盛赞“汤沈若金,一清到底”。 图为兰州一家牛肉面店师傅正在舀汤。(资料图) 杨艳敏 摄 老字号金鼎牛肉面店坚持原汁原味的“牛大味道”。马文斌说,制汤选用甘南草原优质牛肉,将牛腿骨砸断,牛肉切块,浸泡于清水中,浸泡过的血水不可弃去,待肉和骨头熬煮4小时后捞出,再将血水倒入牛肉汤里,用手勺轻轻推搅,撇去汤面上的浮沫,让汤色更为澄清,该做法称之为“吊汤”。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5-4 21:54 , Processed in 0.2263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