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8月11日电 题:贵州仁怀:奏响融合发展“交响曲” 新华社记者 刘智强 凝心聚力推进赤水河治理,为发展生态产业奠定基础;依托酱酒产业发展数万亩有机高粱,让农民踏上致富“快车道”;将红色文化、酒文化融入旅游,带火“夜游经济”……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奏响了融合发展“交响曲”。 水岸同治筑牢生态屏障 白天捡拾河岸边的垃圾、晚上打着手电筒巡河……在一个名为“仁怀市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微信群里,大家每天都在分享保护五马河的动态信息。五马河是赤水河仁怀段的最大支流,主河长39.3公里,20世纪90年代后,曾一度因生活垃圾、养殖生产、工业排污、非法捕捞等影响,水质急剧恶化。 ![]() 仁怀市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员在五马河岸边捡拾垃圾。新华社记者陶亮 摄 近年来,在仁怀市统一部署下,五马镇全面取缔五马河沿岸数百家污染企业,实施镇、村、组三级河长制,将党员干部纳入巡河队伍,开展常态化的河道巡查。2017年,五马镇群众自发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义务巡河护河,至今已吸纳400多名会员。 “五马环境争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当地村民郭小勇是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他说,目前五马河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部分河段已经达到Ⅰ类。今年6月,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团队前来调研并得出结论,五马河中水生动物种类已由2019年的19种增加到如今的26种。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生态持续向好的同时,仁怀也在着力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司法保护力度。据介绍,自2017年赤水河全面禁渔以来,仁怀市人民法院与云南、四川等赤水河沿线的一些基层法院开展跨域保护司法协作,更好地解决了全流域内存在的共性环境问题。 红高粱“映红”农民致富路 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漫山遍野的红高粱即将采收。为整合土地发展农业产业,茅坡村于2019年成立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杨智春告诉记者,高粱产业实行“酒企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的模式,酒企今年将按照每公斤11.2元的保底价收购。 ![]() 茅坡村的高粱基地。新华社记者陶亮 摄 仁怀市农业农村局有机农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蔡炎说,近年来,当地高粱产业注重向科技要效益。记者看到,在茅坡村的高粱育苗大棚里,有实时监控作物长势的摄像头,有完善的喷滴灌设施,还有监测土壤墒情的传感器。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5-5 06:29 , Processed in 0.2184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