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土法”制作的光环,遮蔽不了卫生安全的瑕疵和隐患。 文/徐秋颖 编辑 刘昀昀 校对 王心 ▲央视3·15晚会曝光“土坑酸菜”引发热议,目前涉事企业已被查封。图/央视财经 “3·15”晚会曝光的湖南华容县“土坑酸菜”, 已导致当地4名干部被追责。但“土坑酸菜”留下的“坑”该如何“填”,仍值得进一步讨论、反思。 湖南插旗菜业的“老坛酸菜”实则“土坑酸菜”。面对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质疑,涉事企业工作人员感到“委屈”,称用脚踩方式“池腌”酸菜是一个正常步骤,几十年来都是这么做的。央视曝光的内容,只是腌制的部分,卖到市场上之前,会清洗得特别干净。 当舆论吐槽“土坑酸菜”时,网上也出现另一种声音。有网友说自家酸菜也是用脚踩的,还有人列举制作葡萄酒的葡萄同样是用脚踩。这说明,公众当下对于农产品加工采用哪种方法仍然存在一定分歧,对传统食品工艺和卫生要求也存在一定认知盲区。 借“土坑酸菜”曝光,专业人士不妨及时科普“土坑酸菜”可能存在的亚硝酸盐超标、防腐剂超标等多种安全隐患;以及农产品加工是继续遵循古法还是选择现代化生产,又有何优劣。 事实上,所谓的“不干不净不生毛病”“盐消百毒”,既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这些“陈年老规”已经不合时宜。这点应该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如何对传统工艺进行转化和更新,是当下尤其需要关注的事。 当然,农产品标准化和传统制作工艺并不矛盾。“现代化的生产”,其实是对前人技艺不断改进的结果。而食品的安全卫生,从不分是“土法”、传统还是现代,这个卫生标准是普遍适用、一以贯之的,并不因是“土法”,就有所放宽。对于“土法制菜”,最需要的是尽快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型。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7 03:12 , Processed in 0.3055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