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霞说,2021年没顾得上休年假,已经连续两年没带母亲去旅行了。“只能以后尽力补上。” 图为于海霞在为患者做支气管镜吸痰。 受访者供图 “战火”中遇见星光 2021年10月中旬,新冠疫情在额济纳旗暴发,这也是自2020年抗疫以来,内蒙古第一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疫情。 “首先我是重症医学科医生,其次我有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的经验,所以接到通知的时候,我非常肯定,必须去。”简单回家收拾行李后,于海霞带队再次踏上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 “这场‘仗’打得太累了,但庆幸的是我们坚持了下来。”老年患者多、重症患者多、基础疾病多……这场“仗”能不能打赢,关键的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能不能成功。 “虽说4小时轮换一班,但对于重症医疗队的队员们来说太难实现了。”于海霞回忆道,有一天,一名患者病情加重,需要气管插管,已经回房间的她立即返回医院,紧急进仓。奋战抢救一夜,患者病情终于稳定。 在回房间的路上,于海霞再一次接到急救电话,又一名患者病情急转直下,于是,她又中途返回医院,继续抢救患者…… “我和队员们都是这样,经常在‘下班’途中又被叫回去,已经习惯了,大家也不会抱怨,因为我们知道病人等不了。”于海霞记得生日那天,回到房间已经是晚上11点多,她默默地许下生日愿望:“愿我的病人都能够平平安安!” 有一位气管插管的患者让于海霞特别揪心,他的救治过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很不稳定。那一阵子于海霞几乎不离开病房。“我们不能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出现了,这名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转好,在成功拔管的那天,患者颤颤巍巍地用笔在于海霞的防护服上写下了“于天使”三个字。 “当时特别感动,这便是我们在‘战火’中遇见的星光。”现在回想起来,于海霞的眼睛会笑弯成“月牙”。 2021年11月27日,新一轮本土疫情在满洲里又一次暴发。于海霞跟随内蒙古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医疗队,从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医院无缝衔接转战到海拉尔区定点医院,投入到新一场抗疫战中,继续守护重症患者近1个月。 于海霞带队负责的两个重症病区是海拉尔定点医院最早清零的病区,“没有比这更好的新年礼物了。” 近3个月的时间、两场抗疫战,于海霞参与救治的73例新冠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零死亡、零感染、零外溢的“三零”目标。 从湖北到内蒙古,历经几场抗疫后,于海霞在ICU病房里“点亮”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7 10:53 , Processed in 0.2669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