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互联网新经济潮流的影响,声音经济快速崛起,新兴的声音市场催生了上一代人无法想象的崭新职业,也带了难以估量的有声蓝海与前景可观的新兴行业。以培养有声新职业人才为标的的声音培训行业正是其一。在市场需求推动下,诸多配音演员和配音工作室开设声优培训班,众多职业教育机构也加码下注声音培训。相关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声音职业培训市场总体规模呈上升趋势,2020年开始迎来快速增长期。 随着有声市场对于声音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强,有声职业教培也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发展态势,头部品牌的出现逐渐确立行业秩序,数字职业在线教育科技企业旗下梨花声音研修院位列其中。作为一位在线下与线上都有着多年资深经验的有声培训行业从业者,梨花声音研修院教学中心副总监、金牌讲师李瑾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她对在线有声职业培训的一些感触与看法。在她看来,比起此前以普通话和口才训练为主的传统声音培训,当下的声音培训在有声职业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之下,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梨花声音研修院教学中心副总监李瑾 线上有声职业培训存在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与各类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声音市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样貌与更宽广的想象空间,配音已经不再是传统认知里的商业配音和影视配音。而在播客、广播剧、有声书、音频直播、短视频配音等众多新兴声音业态的背后,社会大众对不同声音的需求也衍生出极大的声音职业人才缺口,声音的从业标准已经有所改变,声音的应用也从大屏走向小屏,在更多领域发挥价值与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也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备受行业追捧的有声从业者、网红配音师未必出身科班,受到主流用户追捧的配音大神也并非个个字正腔圆、音色浑厚,人们对于好声音的需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而是在有声书、短视频、广播剧、公众号美文、儿童有声绘本、深夜电台等行业中迸发越来越多的生机。 对于此等现象,李瑾解释表示这是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各种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让越来越多与众不同的“好”声音被听见被喜欢,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好声音”。而随着有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声行业对好的声播特别是音色具有辨识度的声播、男声播、儿童声播更是存在一定需求。 人才缺口大,但是人才质量却良莠不齐。在市面上,大多数有声从业者都是兼职或个体化居多,真正受过职业培训的人才数量仍然有限。而基于自己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经验与从事的线下有声培训和有声配音工作经验,李瑾明白,传统院校培养和线下的培训缺乏针对性的有声职业技能训练,难以满足新时代声音经济所需求的有声人才要求。 专业人士认为,声音培训是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出现的,所以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商业化应用,学生要求的是快速提升能力,这是传统高校播音专业目前欠缺的。 “我们有一位从业者是年过半百的老奶奶,她讲述的老一辈革命故事非常有代入感,往往一起调,听众们就被代入了那个年代,她在这个领域里有天然的感染力”,李瑾在采访中提到了这样有趣的现象。在她看来,“声音主打的是陪伴,所以音频作品越贴近生活的,给予听众的交流感越强烈”。普通听众对播音腔并没有特殊感觉,因此哪怕是经过播音专业的标准化培养,也未必能让一个主持人胜于一个非科班配音从业者。 因此,在对于声音人才需求是否存在缺口这一问题,李瑾也很确定地给予了一个肯定答案。在她看来,因为现在大众对于好声音需求的多元化,所以对于从事声音行业的人才的需求也变得很多元:“儿童有声绘本对更亲近、更有温度的宝妈声音的需求明显大于对字正腔圆播音腔的需求;一些直触人心的视频配音更想要一些有人生阅历的声音;一些电影、趣味视频解说更需要一些独具特色的声音......” 在线声音培训行业正呈现愈发丰富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播音专业人士,李瑾在近些年的成人声音职业培训经历中也深刻意识到市场职业化培训与传统院校培训之间的不同。 “传统的播音主持培训,承担的是‘政府喉舌’的作用,更要求我们字正腔圆,在有规定和局限的范围下去表达,甚至字音都在规定的调上。”李瑾解释道,“但声音职业化培训不一样,它更加贴近大众审美与市场需求,会教学习者如何通过声音去抓住大众的耳朵,这种特色的声音培训以及根据市场有声人才需求进行针对性技能培训的课程是传统院校培训所没有的。” 在采访中,李瑾着重提到了在有声教培领域,成人教育和科班教育对创作者的扶持有着明显的分水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