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经验,报考条件较为宽松的岗位竞争一般比较激烈,但是报考阶段的热门岗位,往往进入面试难度也大,考生应认真比对报考条件和自身优势,慎重选择,避免盲目跟风报考。”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郑文照分析。 资料图:考生走出国考考场。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国考热下的冷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岗位报名热度攀升的背后是不少考生所持的“练手”心态。 天津某高校的奚缘(化名)这两天报名了2022年度的国考,受到专业限制,奚缘能报考的岗位并不多,便硬着头皮选了一个报名人数比较少的岗位。“报考也就是想去现场感受一下考题,另外有些省份的选调会参考国考的分数,分数达标可以直接参加面试,我去考试就是想要个分数。” 另外还有部分考生因为国考时间与招聘或选调时间冲突而放弃国考。北京某高校的赵静(化名)去年报名国考并通过了资格审核,但最后因笔试时间和一家单位的笔试冲突选择了弃考。赵静觉得,和四五百人竞争一个职位,一点优势都没有,还是去参加公司的笔试把握大一些。 “不过我本身就是抱着先报再说的心态报名的,算是多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吧。”赵静说。实际上,不少考生像赵静一样,仅仅把国考当做未来的一种出路,而非唯一选择。 其实,观察近几年国考的数据可以发现,国考笔试的弃考现象一直比较突出。 以2021年度国考为例,在报名阶段共有157.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笔试当天共有101.7万人实际参加考试。2020年度国考共有143.7万人通过资格审查,96.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钱玉英表示,之所以有那么多人选择将国考作为一种备选,除部分公务员待遇不错、发展前景广阔外,还因为公务员考试公信力强,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足够优秀者能够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造就了国考热”。(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8 01:38 , Processed in 0.2770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