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为莫里森。 民意抛弃莫里森 法国《费加罗报》以《在澳大利亚,反对党工党将保守党赶下台》为标题报道了莫里森败选的消息。“从法国前外长勒德里昂到网球明星德约科维奇的支持者,每个人都欣喜若狂地欢迎莫里森败给阿尔巴内塞”。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以“被摧毁和被粉碎”来形容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在本次大选中的失败。新的议会权力分配中,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处于明显劣势,自由党“二号人物”、财政部长弗赖登伯格竟无法保住自己的议会席位。 英国广播公司(BBC)22日称,从大选中明显看出,许多选民不喜欢莫里森,他的“值得信赖的居家男人形象”在过去3年已被侵蚀。自然灾害发生时,他总是缺位。在洪水灾区,他不是先提供援助,而是先告诉人们“灾区有韧性,会重新开始”;而当国家遭遇夏季森林大火,成百上千的家庭被迫弃家出逃时,媒体上却出现莫里森在夏威夷度假的照片。 《纽约时报》22日称,莫里森在执政4年后发现,评判自己的“不是他的潜力,而是他的记录”,“对现任者的厌恶使选民们给了工党一个明显的胜利”。74岁的西悉尼选民伦斯福德说:“他们还是老样子,老样子——我们需要一把扫帚才能过去。”退休化学工程师布莱克对《纽约时报》记者说,莫里森“就像一个坏男朋友——他说,如果你再次选我,我就会改变”。 41岁的意大利餐厅厨师曼德尔在前往悉尼西郊投票站投票时,对《纽约时报》记者说,过去他都支持自由党,“这次不行”,因为要养活两个孩子,而他和妻子的工资已经多年未涨,“生活成本疯狂上涨”。曼德尔说,“你拿100澳元去购物,只能从超市拎走一个袋子的东西。”他说,这次他投票给工党。51 岁的黄姓华裔老板拥有一家餐馆和一家体育用品商店,他说自己以前一直是自由党的选民,这次却跟该党“决裂”了,只因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恶化,损害了他的生意。 澳中关系何去何从 英国《对话》杂志21日称,阿尔巴内塞当政,意味着澳中关系有可能改善。文章称,莫里森政府的一些做法是导致双边关系糟糕的原因之一,今年3月“中国空难发生后,澳政府连慰问声明都没发,算是澳中关系的谷底”。文章称,在亚太地区“其他所有国家”都设法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姿态与北京保持关系的同时,“澳大利亚丧失了机会”。 不过,美国彭博新闻社22日称,阿尔巴内塞领导的工党在大选前已经转向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他在5月8日的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中国共产党已经改变了,它更有前瞻性,更强硬。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当然必须做出回应。” 香港《南华早报》22日称,总体而言,澳大利亚新政府预计将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工党在竞选期间也表示,在南海和台湾等问题上不会有重大变化,阿尔巴内塞还说过,他外交政策的“第一个支柱”将是与美国的联盟。报道同时引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的话称,新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可能不会像前任那么强硬,因为它需要刺激经济:“如果阿尔巴内塞足够聪明,就会尽量减少对中国的挑衅。” 周方银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工党上台至少提供了一个中澳关系改善的契机,因为它不需要保持所谓“对华政策连续性”。中国跟澳大利亚之间没有原则性和结构性的矛盾,所谓“问题”背后往往有美国的因素。中方没有任何能“威胁”澳大利亚的地方。周方银说,我们对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的确在上升,令澳觉得“不舒服”,但这是因为它一直觉得“南太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而那些岛国并不承认这一点。 《印度时报》22日称,一名曾在澳大利亚担任外交官的印度消息人士称,不能排除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缓和,这是印度和QUAD“需要警惕的一件事”。他说,尽管在参加QUAD峰会时,预计阿尔巴内塞将重申澳大利亚对QUAD的承诺,“但工党历来对中国态度软弱”。人们还记得,2018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工党政府与中方签署加入“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协议最终被莫里森政府废除。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乔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派记者 刘玲玲 环球时报 记者 张婷鸽 任 重】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5-6 03:50 , Processed in 0.2056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