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的历练 说开始容易,但真正开始后的每一步,发布信息—发起接龙—解答疑问—发起收款—统计信息—制作表格—对接商家—催促物流—对接居委和志愿者—分货算账……步步都不简单。 郭林回忆道,刚开始的时候很“崩溃”。整个小区通用一个群团购群,群里团蔬菜、牛奶、鸡蛋、米面油的都有。有时好几种东西在群里一起接龙,某个东西到了时间就要截团,两小时之后又有人继续接了起来;还有时几个人分别开团,居民的钱却转给了一个人。 “一开始还没想太多,但一会儿功夫就收到了好几千块钱,收到钱反而开始紧张了。”回想起第一次开团的经历,郭林调侃道,自己本身的职业是律师,要是带着几十户邻居一起被骗了,传出去职业生涯怕不是就到此结束了。 “约好下午就能送到的菜,天黑了还是没等来。邻居们都在群里热心提醒我,以防万一,千万保留好证据。”还好,郭林终于在凌晨1点半等来了菜。 由于运输资源的紧张,“等待”是团长们日常要经历的事。 “目前物资是比较充足的,成本和难度还是出在车子运费上。”在上海从事团购物资运输的徐师傅告诉中新财经,现在只有带通行证的货车才能进上海,自己老家不少同行老乡想来帮忙也有心无力,“来一趟上海,行程码带星了,就很难再去别的地方了。” 说起目前运费比起日常的涨幅,徐师傅给出的数字是“10倍”。 “我在上海市区里跑,不少同事同行被隔离了,运力也紧张,从农场把菜运出来的整车运费基本都从几百涨到几千。”徐师傅说,还听同行聊起过,有人有渠道从外地弄来物资到上海卖,一次发车的成本从原来的一千元出头涨到一万元左右,但市里有人愿意出价三、四万元买。 “我一般一车拉200份,有时凑巧的话是几个小区拼一车,卖不掉也不能剩,蔬菜一往返就坏掉了。”正如徐师傅所言,团购的“起订线”也考验着团长们的智慧。 “我们小区很小,一共就100来户,每次成团都不容易。”马雅有次的团购订单需要70份起订,实在成不了团,便想办法从隔壁小区拉了20个人入团。 “我们和旁边小区隔着铁栅栏,可以换物,而且都属于不算严重的防范区。牵线搭桥成功后,我们小区的成团率就再也没担心过了。”马雅说。 ![]() 居民们在团购群里交流。 受访者供图 团长的进击 “当我在小区的团购群里看到了甘特图(一种项目管理专业表格),我恍惚间以为打开了工作群。此时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小区并不简单了。”从事设计行业的子琪发现,随着团购一轮轮开展,小区里涌现了一批深藏不露的“技术型邻居”。 “在小区里开了几回团,把产品和交互的知识都用上了。我甚至还画了小区不同弄号楼号分布图和分发时候的动线图,从来没这么有职业成就感过。”子琪说,前几天小区里有位大爷,一晚上分好了三头整猪,还听说有的小区派出了有外科医生经验的居民分猪肉。 “结合供应侧和需求侧现状,甄别供应商资质,完成价格与物资交付期的谈判,产出SOP标准化操作流程文档,逐步完成小区团购生态。”子琪的朋友圈里,有团长这么打趣道。 曾经对肉菜蛋奶一窍不通的郭林,最近也沉迷在食物的世界中:“鸡蛋30个/板,每板45元,8箱即96板起送,是我能拿到的极限了。”因为曾分2批团了5000多颗鸡蛋,郭林说朋友现在都叫自己“杨浦蛋王”。 不过“杨浦蛋王”坦言,自己的“滑铁卢”是香蕉。“不要轻易团香蕉,特别是按每把为单位算钱的。数量差异倒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水果商是按箱算的,可能说好的6把/箱,实际收到的是5把/箱甚至4把/箱,分发很困难。”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7 13:32 , Processed in 0.2212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