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冯晓琴又有善良的一面。小说中,当养老院失火,她会奋不顾身去抢救阿婆的一本日记,因为对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来说,它可能是唯一找回记忆的方法。 对于前期看重物质的冯晓琴来说,愿意从火场中找出阿婆的笔记本,这本身就是一种升华: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她已经懂得了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有多么重要。 另外,从成为家庭主妇到开办养老院,冯晓琴其实也获得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她跳出了生活的舒适圈,眼界和格局逐渐开阔,学会理解别人,路也越走越宽。 她一直在慢慢进步。滕肖澜说,《心居》中的每个人都不完美,不管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还是与内心的和解,我们都需要逐渐成长。她希望,《心居》能写出这种成长。 抱有理解之心 与一些故事不同,《心居》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临近尾声,顾家上下依然有观众所熟悉的家庭宴会场景,只是不再圆满。 比如,一些人际关系的裂缝仍旧存在。顾清俞和冯晓琴之间虽然少了很多猜忌,甚至有些惺惺相惜,但依然是两条平行线。 对此,滕肖澜给出了一种解释,《心居》写的是群像,但也有相对主要的人物,顾清俞和冯晓琴就是两条线,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 “我希望她们之间有一个映照,展现对生活的不同认知。”她认为,人生本就没有那么多大团圆结局,人们在相处中小心翼翼地掌握分寸,过好自己的日子,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 小说《心居》书封。出版社供图 滕肖澜说,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许无法完全认同别人的生活方式,但可以抱有善念,学着理解。 “人生不容易” 作为家庭剧,《心居》更多将目光集中在各式各样的人物本身,小人物亦是主人公。 “人生中可能充满了各种问题,人与人之间也总会有矛盾,就看怎么去面对。”滕肖澜表示。 她认为,《心居》讲的是人生不容易,但再怎么不容易,很多人始终都在积极生活,怀着最美好的期待继续走下去。 正如冯晓琴所说,日子是一团面粉,你把它捏成什么样,它就过成什么样。(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7 13:31 , Processed in 0.2565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