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打“组合拳”减轻患者负担 事实上,我国在防控结核病方面一直在做大量的努力和投入。 毛宗福曾建议,统筹多项举措实现耐多药结核“零负担”。他介绍,目前国家对中西部结核病重点地区进行重点转移支付、扩大医保目录范围、实施药品谈判和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都进一步减轻了患者负担。 国家层面外,不少地方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结核病防治路径。 例如,浙江由省财政出资,将结核病纳入城乡居民门诊规定病种范围;新疆实行肺结核患者门诊100%、住院90%报销,耐多药治疗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的保障政策。 2021年,天津市加快推动了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落实落地,推进了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等各项工作及时性和规范性。 贵州省医疗保障局近期也明确,从4月1日起,非耐药活动性结核病、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纳入慢特病门诊保障范围。 资料图:某医院挂号大厅。 张尼 摄 结核病“零负担”仍面临挑战 减负担不等于零负担,在业内专家看来,针对结核病患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重的问题,医保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仍有尚需完善之处,结核病防控仍面临不小挑战。 杜克大学医学院人口健康科学系 Mary & James Semans 医学与全球健康讲席教授汤胜蓝认为,虽然我国基本医疗覆盖非常高,但目前相关政策对结核病患者诊疗保障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医保与医疗政策不协调,住院患者较高的起付线和结核病病人需住院治疗间存在悖论;二是结核病社会保障仍不健全。 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家应认为,目前我国实施的“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以定点医院为主体实行结核病“防、治、管”一体),主要由结核病定点医院负责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而当前以医疗收入为主的医院经济补偿模式,在客观上会影响到他们主动预防疾病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在结核病的治疗与防控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医保在激励医院主动开展预防工作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作用。 面对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高难题,汤胜蓝建议要进一步推动多渠道筹资,以患者实际需求为中心,提升对患者的社会保障水平。精准扶贫项目中,对于丧失劳动力、因病致贫患者,利用财政及慈善资金予以及时救助;对于耐多药/广泛耐药患者,在了解患者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补助方案。 毛宗福也认为,不管是从社会还是从个人来讲,影响结核病负担的关键环节一是如何降低贫困人口的经济负担,使其能够治得起病;二是实施规范有质量的治疗,这是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灵想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 苏ICP备17070589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7-7 10:53 , Processed in 0.2598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